close

(2004.02.16)
最近職棒正在進行一系列的熱身賽,不管是官辦或自營,都已吸引不少目光,而不論是曝光率比較高的職棒賽事、還是校際間的聯賽,或是在基層推廣足球的老鷹杯賽事,這些不同項目的運動賽事,主要在提供教練、選手、運動組織、觀眾或贊助商等,一個表演、觀賞或傳遞資訊的舞臺,而如何能提供這樣的運動舞臺給相關團體或個人,這就牽涉到賽事的安排等相關工作。而本文,將與讀者聊聊運動管理中的「賽事管理」。

相信有不少讀者目前是身為事業的老闆,或是位居工作中的要職,再或者是生活、工作中自我管理有效率者,相信都會認同,「計畫」的重要性,計畫可能是事業計畫、工作計畫、旅遊計畫、烤肉計畫等等,事業、工作會不會成功,旅遊、烤肉好不好玩,雖然會受很多因素影響,但事先的計畫絕對佔舉足輕重的地位,因為計畫是在提供一條路,讓執行者可依計行事,雖說計畫趕不上變化,但沒有計畫永遠只是空口說白話。而賽事管理也有很強烈的依計行事的特點,因為運動賽事常會受到無法預測的環境因素影響(如:天氣、地震、戰爭、恐怖份子、瘋狂球迷等),很多環節也需要靠外部資源的幫助(如:向政府、學校或民間團體租借場地、器材等),同時,工作人員常常不固定(如:大量的義工、工讀生等),這些因素都使賽事管理需要有良好的計畫及準備。

運動賽事會因為時間、規模或型態等因素而不同,可以是奧運會、世界杯籃球賽、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、系際杯壘球賽;也可以是球季性的職業足球賽、維期幾個月的排球聯賽、幾天內就比完花式撞球賽;而若考慮是否要吸引觀賽者(觀眾)的因素時,又可分為職業賽、半職業賽、業餘賽、友誼賽等。如果,賽事是要以吸引觀賽者為主時,那賽事就比較多考慮到商業層面,運動組織(如:職棒、職足、職籃、球會等)就要注意到運動場館的管理(另一個課題)、運動行銷(另一個課題)、氣氛的營造等方面,如:座位舒適度(殘障人士的座位。家庭式的觀眾座位。野餐區。水泥地座位應該不能存在)、有無對號入座(先到先贏嗎?)、觀賽者的視野(視線有沒有被照明燈柱檔住。前後排高低區別夠不夠)、開賽前或中場的活動項目(球迷活動。舞龍舞獅。辣妹啦啦隊)、場館的外型設計及內部裝飾(亞特蘭大勇士隊棒球主題公園場館Turner Field強烈傳達棒球的訊息)、場館及設備的安全性(耐震度。保養工作)、場館的清潔度(洗手間有沒有洗手乳。衛生紙有沒有掉滿地。垃圾筒的配置。比賽中,清潔人員的服務)、販售的食物飲料及紀念品(品質。價格。是否禁賣酒煙?)、播放的音樂、播報員(吸引,帶動觀眾)、觀賽者的走動路線(大小解、購物、進場、散場、逃生路線)、交通路線(火車、公車、接駁車、走路)、對臨近社區的影響(噪音、垃圾的製造)、停車位的數量及劃分與導引(停車位找一個小時,球隊又輸球,雙重打擊,以後不來看了)、球票的販售方式(月票、組票等)等等。

很多人認為賽事管理,就是將賽程排一排,賽制想一想(看是要單淘汰,或是先分組預賽,再進行決賽),裁判找一找,然後再將比賽時間、地點通知參賽隊伍,這樣就大功告成了。不可否認,這些工作的安排很重要,但是,還有許多環節應該想一想。簡單來說,賽事管理需要事先計畫,並依循運動組織的長短期目標,作組織內外部的優缺點分析(SWOT),進而採取策略,進行賽事安排(運動組織的策略計畫是另一項課題),這樣說實在太繞口了,也可能有看沒有懂,所以筆者在此提供一個簡單的計畫流程,供讀者參考。

成立賽事委員會,並下轄運動賽事相關部門:可能有賽程組、票務組、人事組、行銷組、場地器材組、財務組、保安組、公共關係組、醫務組、客戶服務組、活動設計組、贊助商組、資訊組、義工組、賽後復原組等,名稱不重要,重點在要有一群管理賽事的人,也就是賽事管理的組織要先成立。不可否認,有時候,有些賽事都是「一人賽事」,或是「少數人賽事」,也就是只有幾個人在負責規畫賽事,短時間內,這些人可能還蠻耐操的,但是如果時間一久,這些人罷工的機率是很高的,因此,如果希望賽事是有延續性的,組織的規畫,分工就很重要了,至於如何規畫及分工,就要看賽事的規模,賽事經理人的想法等因素來決定。而在這個階段,除了組織規畫外,最好還要完成財務部份的工作(詳見下文),工作的指派(工作手冊,詳見下文),整個賽事管理的時間規畫(公佈賽事資訊的時點、報名開始及結束時點、賽程的公佈時點、售票時點等)、目標、方向(詳見下文)等。

尋找贊助商:這個階段可以一直持續到賽事開始前夕,直到找到足夠的贊助商,是屬於現在進行式(如果規模小的賽事,如:班際杯籃球賽,可能就不需要贊助商)。
尋找場館(地),獲得許可,登記使用:一般來說,運動組織對場館(地)多數都沒有所有權,除非是財力比較好的運動組織(如上文所提的亞特蘭大勇士隊的Turner Field,就是勇士隊擁有所有權的主場場館),所以,大多數的運動組織多是向政府或民間租借場館(長、短期),因此很明顯的,場館是屬外部資源,所以不確定性相對較大,因此需提早作準備,如果情形許可的話,有合約(長期)、憑證做為租借場館的依據那是最好,舉個例來說,筆者在澳洲不管是從事網球、排球或羽毛球活動,都需要事先登記場館,場館人員會給予憑證,剛開始筆者很難適應,總認為有些場館明明就空在那裏,為何不能用呢?但仔細想想後發現,這不能全歸因於當地的文化,因為每個較有組織的場館都有人在管理,會有一定的清潔度、安全度等服務品質(提供冰袋、緊急救護等),所以使用的人付費,應該是合理的,也就是使用者付費的道理,因此,現在也就慢慢習慣了,看到沒人用的網球場,就會很自然的先問要去哪裏登記。除此之外,很多場館(地)是多重使用(籃、排、網、羽;足球、田徑;美式足球、棒球等),所以場館人員自然會以最佳利益為考量(哪項賺錢?哪項配合度好?),來租借場館(地),安排場館(地),因此,在申請場館(地)時一定要確認沒有和其他賽事撞期,同時,只要場館人員不是太魯或太沒品,與場館人員保持良好關係自然也無可厚非。

申請核准場館內的買賣行為:這是屬比較大型、有觀賽者的賽事(如:職業賽事),或場館本身就對買賣行為有所規定(如:市政府是否准許運動組織在中山足球場內販賣紀念品或飲食,因為這牽涉到清潔、抽傭金等問題),而如果是比較小型、非以觀賽者為主的比賽,只要不是賣毒品或是與賽事不相關的一些負面產品,基本上,很少人會去注意,也很少人會去干涉這樣的買賣行為。

購買保險:沒有人知道意外何時會發生。鐵餅打到觀眾、選手互撞、場館倒塌等,不發生都沒事,一旦發生,運動組織可能都要承擔很大的責任,所以保險的購買就顯得重要,至於險種就要與保險公司詳談,而保費可以包含在門票中、或是報名費等。

活動安排:其實不論有沒有觀眾,比賽前、中、後的餘興活動都是可以安排的,像是選手之夜、扇子舞表演(適合老一輩的人…)、尬球、樂隊表演等,重點在要炒熱賽事,讓選手及觀眾都能融入其中。

運動行銷:運動行銷,一聽就知道,不是兩三行文字可以解釋完的,課題很多,譬如:如何傳播賽事訊息(廣播、網路、報紙、口耳相傳等),目標客戶在哪裏(學生、上班族、菜籃族等)等等,層面廣泛,運動組織可能一時不知如何下手,建議可以看看書,或是進行問卷調查,瞭解客戶的需要,都是很好的方法讓運動組織的行銷部門有所依循,總而言之,運動行銷也是一種不能間斷的現在進行式。

尋找義工:大部份的賽事不是如職業賽事一般經常性的存在,而是階段性的存在,所以工作人員多是來來去去,沒有一定,即使是奧運這樣大型的比賽,也要大量依靠義工。因此尋找義工就顯得格外重要,必須瞭解目標群、還有義工的動機等,根據研究,會擔任義工的原因在於:義工對該運動本來就很有熱忱、想交朋友、具有喜歡幫助別人的個性、想增加生活經驗等;族群可能是退休族、學生、或類似退休族(不缺錢的那種)。當然召募完後,還要對義工進行訓練、管理,最好能將職責做成一本手冊義工知道自己的角色,同時也可以發給義工代表賽事或運動組織的衣服、帽子、襪子等產品(如果經費夠的話),或是舉行義工之夜、拍照留存也可以,主要在讓義工更有參與感,讓義工下次還願意再回來幫忙。而另一項很重要的事是,賽事結束後,也要進行問卷調查,問問工作量是否太重、太少;參加的原因;工作手冊詳細與否;訓練夠不夠;對賽事的意見;願不願意再來等問題,運動組織要自行建立資料庫,這樣下次才能比較順利尋找到義工。

票務:這個階段開始賣票,當然,這個又是比較針對商業性的運動而言,網路訂票、電話訂票、預售票、現場票、月票、年票、家庭票、對戰組合票、折價票、免費票、搭配紀念品的門票、公關票、對號票、殘障人士票等等。去年台灣職棒總冠軍賽,就因票務問題引起很大爭議,實際情形,筆者不太瞭解,但票務的重點在賣票的時點(季前、中、後(下一季)等)、票量(各種票的分配量及票的總量等)、票價(因座位區、季後賽、明星賽等而不同)。寧可少賣,賣得剛好,而不要超賣,因為場館的容納量及負荷量是一定的,不要老是死要錢,觀眾人數超過極限時,會發生什麼事只有老天爺知道。寧可提早賣,隨時公佈賣票情形,讓買票者知道賣票的進度、票種的分配,尤其是全國關注的運動賽事,更應該盡量做到賣票者與買票者的資訊對稱。

開始運動賽事。

讀者可以依本身所面臨的實際環境再做調整,可能是先找義工,再活動安排;如果組織大一些、人手多一點,或許就可以某些程序同時進行;或許天數要再長一點、短一點;或許讀者只是辦地區性的比賽,不需售票,不找義工;再或者參賽隊伍的報名時間可以再早、再長一點;或是要先開放報名、再申請場館(考量隊伍比想像中多的機率)等等…。重點在每項工作都要有時間表,完成日期,並都要提早在賽事開始前的一段時間內就完成,最怕的是,在比賽前一天還在擔心獎盃沒做好、場館(地)不確定等等可以早早完成的事項,所以,本文希望讀者能將賽事以計畫的方式來管理,及早準備,用天數來安排,如此絕對比沒有任何依循好很多。不過,沒有一件是絕對完美,所以賽事結束後,還要進行檢討,以期下次做得更好,方法可以是用問卷的方法,調查參加者對各項措施的滿意度,或是由專人負責評估,這點應該不難,重點在檢討要有建設性,哪裏做不好?為何不好?如何改善?如:義工在賽事進行時,常常不知要做啥、遲到或早退;問題可能是因為運動組織沒有說明清楚工作內容、溝通不好、工作太少、沒人管理等因素;解決方法可以是,加強賽事前的訓練,發放工作手冊,或是舉行義工夜,讓義工有向心力,也可以指派專人管理不同工作的義工。

讀者一定發現,本文並沒有特別強調,賽程要怎樣安排、人員要怎樣管、財務要如何平衡等更細節的問題,主要是本文以運動管理經理人的角度出發,因為經理人主要是替運動組織訂定大方向及大原則,不是事必親躬,就像將軍不是帶兵出去衝鋒打戰的,而是訂定作戰策略的,並且承擔一切責任的。再者本文名為淺談,自然無法每個細節都詳談,如真要詳談,那可以出一本書了…,不過不是現在,以後有機會再說。

然而,雖然沒有辦法詳談,但以下將提供幾個問題,讓讀者再想想更細節的部份。

選手部份:

1.這次比賽預計要有多少隊伍參賽?

2.有多少人、多少時間負責器材場地的建立、租借、維護?

3.選手需要什麼其他的服務?便當、住宿、球具、水、流動廁所……。

4.有沒有明確告知場地或宿舍的交通路線?

5.有沒有熱身區?有沒有更衣室?

6.有沒有將緊急的救護標示(如:電話號碼)張貼在明顯處?每個隊是否有緊急聯絡人?

財務及行銷部份:

很多運動賽事是間歇性、短期的存在,如:一、二天,一、二星期等…,因此針對財務部份,可以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來想,就是「賽事結束後,要達成損益兩平,不賺不賠」。通常運動組織是在接近賽事開始時,或正式開始時才正式有收入進來(報名費、門票…),除非有轉播權利金、政府補助或贊助商資助,否則很多費用都須先自掏腰包,等到收入進來後再輒平,但是,因為報名隊伍及觀眾量是很難預估的,所以這就存在某些程度的風險。另外,如果賽事是經常存在(球季),那就可以用「會計年度」來運作,也就是財務狀況是年年承接的,但是球季型的賽事也可以用損益兩平法,至於要用哪種方法,這是由運動組織選擇。不過,筆者建議可以依以下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做:

1.想想哪些費用會支出,並且表列出項目及成本:場地(租借費、水電是否包含…)、工作人員(裁判、工讀生)、行政費用(紙、筆…)、帳蓬、擴音器、行銷費用、產品費用…。

2.想想哪些收入會進來,並且表列出項目及金額:贊助商、政府補助…。

3.2減1(收入-支出):如果是正數,那皆大歡喜,也可以再想想如何運用剩餘的經費。如果是負數,就要想想一些問題:有哪些費用是不必要的?要有多少參賽隊伍?要有多少觀眾?票價?還要多少贊助商?…才能至少不賠錢。如果怎麼想、怎麼算都無法或很難轉負為正,那強烈建議還是不要辦比較好,或是延期多找些贊助商後再辦,當然也可以辦,但是,就必須承擔財務上的大風險了。

不過,如果運動組織能編列一份清楚的預估費用收入表,其實也是說服贊助商的好方法,讓贊助商明確知道錢花到哪裏,可以賽事籌備期先撥出贊助金額的30%、40%或其它比例的金額,賽事進行及完成後再撥剩餘的贊助金,這樣做的重點在,減少贊助商本身財務壓力(不用一次撥款),運動組織能夠依實際的收入來做支出,減少亂花的風險,而最好每項支出都以收據為憑,不要預付,因為如果賽事從籌備到結束的時間不長,先付款會有貨未能準時運到的風險,除非,非常有把握供應商不會有問題,要不然一分一毫都要有憑有據,清清楚楚,怎麼來,如何去,並且最好能每個月做現金流量表、資產負債表、損益表,除供賽事經理人知道財務狀況,以利進行接續的管理行為外,並可供贊助商參考(如果贊助商想知道的話),畢竟贊助商對運動產業是很重要的,而且錢是他們提供的,他們是有權利知道贊助的錢用到哪裏了,如果每筆帳都清楚,繼續贊助的機率自然提高。以下再列出一些問題供讀者想一想:

1.這次的賽事目的為何?四個P(Participation, Performance, Promotion, Profit):簡單的說,Participation希望很多隊伍參賽、很多觀眾觀看、很多人參與。Performance希望比賽水準很高。Promotion希望提倡運動。Profit希望有以營利為主。如果是注重profit,那預計何時開始損益兩平、何時賺錢…?

2.有沒有做過市場調查?選手的需要、觀眾的需要、不同年齡層、姓別、區域觀眾的需要…。

3.賽事的有無依不同目標市場提供服務?表演節目、分齡賽、比賽水準…。

4.賽事資訊是否傳遞給目標市場?不喜歡運動的人、學生、運動狂熱者、家長、學校、記者、政府…。哪一種傳遞方式比較好?報紙、網路、掃街…。

5.贊助商穩定度?贊助商的利益?贊助商的標幟?有沒有合約…

6.賽事有關的廣告、紀念品有哪些?衣服、帽子、秩序冊、旗幟…。哪些可以販賣?哪些可與贊助商結合?

7.有沒有電視轉播?協商電視台希望的鏡頭…

場館、場地部份:

想想以下幾個課題:

1.觀眾容量、座位舒適度、觀眾視野。

2.安全性。停車場安全、選手更衣室安全、洗手間安全、逃生路線、逃生出口、滅火器、違禁品的規定、保全人員、夜間公車…

3.方便性。交通、停車位、殘障設施、洗手間、公共電話、諮詢櫃檯、服務人員…

4.飲食。飲水機數量配置、現場的食物新鮮度、附近有無餐館…

5.清潔。洗手間、座位區、選手區…

6.水、電、照明設施。

人力資源部份:

l.需要哪些部門?賽程組、票務組、人事組、行銷組、場地器材組、財務組、保安組、公共關係組、醫務組、客戶服務組、活動設計組、贊助商組、資訊組、義工組、賽後復原組…。

2.每個部門、每位員工是否明確知道各自的責任、任務?是否明確瞭解運動組織的目標?

3.有無工作手冊?規定工作內容、時間、標準…。

4.需要多少義工、工讀生?幾%?誰來訓練?服飾要不要統一?義工的三餐?義工工作量分配公不公平?會不會太操?會不會影響下次參加的意願?

5.分層負責制?責任制?

筆者強烈建議,每個工作人員不管是義工、工讀生或是支薪的員工,都要有一本工作手冊,或是幾個人一本,或是一個部門一本,讓所有人知道組織的目標、工作的內容、工作的方法、工作的標準等與工作有關的資訊,讓所有參與賽事管理的人都明白自己的角色,部門的角色,組織的目標。如此,不僅知道為何而戰,同時還容易進行工作替代,當有員工請假時,其他員工容易上手(當然,平時也要有工作輪替),節省一些溝通及訓練的時間。

其他部份:

1.場館使用有無依據?

2.可否販賣食物、飲料、紀念品?

3.政府對噪音、垃圾等環境問題的規訂?

4.保險的範圍?選手、觀眾、義工、場館、設備…。賽事不舉行是否退費?

5.羣眾管理:有沒有訓練過的工作人員負責引導觀眾(進場、散場、災難疏散、停車…)?有沒有保全人員或警察負責驅散、勸阻、逮捕不守規矩的觀眾?

6.有無失物招領處?幼兒服務(尿布室、走失…)?

7.風險管理:多少保全、警察、V8影機,違禁品的規定及檢查?

8.賽後的場地復原、器材歸還、垃圾清理由誰負責?

9.要不要寫感謝函給相關單位?

如果,什麼環節都考慮清楚了,準備好了,結果賽事還是不幸的,因為某些人事物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失敗,那筆者其實也沒有什麼可以再建議的了,頂多建議去放個假、散散心,再來呢?……就認了吧……,要不然要怎樣啦,日子還是要過呀!不過,如果在籌辦的過程中,很認真、很用心,這樣一定可以學到許多寶貴及無價的經驗,況且,老天爺會給認真的人很多機會的,所以,不用怨歎。

賽事人人會辦,差別在品質問題,如果能讓大部份的選手、教練、觀眾及參加者都感到很快樂、滿意,那就是成功的賽事,下次自然可以吸引更多人來參與。而相信某些讀者,一定已經有實際辦理運動賽事的經驗,而不管辦的是幾萬名觀眾的比賽,或是社區性的比賽,賽事管理都是千頭萬緒,絕非三言兩語能道盡,但本文希望以「理論其實很實際,實際其實也很理論」的觀點,與台灣所有目前從事、或以後要從事賽事管理的讀者一起分享賽事管理的想法,讓台灣能有更多、更好的賽事提供給社會大眾、選手及運動組織,不要讓一些不入流的電視節目占據台灣人的生活,這樣才是台灣之福。
(Copyrighted by 葉劍木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yne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